因为个人对官渡之战不是特别了解,所以去网上查了查,觉得挺有意思,就分享一下。
不感兴趣的可以不看,感兴趣的可以看看。
官渡之战前,曹操所处的形势我在书中大概说了下,就不说了。
就大致说说曹操怎么处理的:
曹操首先收服了南面的张绣,保证南方安全,
至于威胁更大的刘表,正在跟南面张羡作战,抽不出手呢。
所以说,真不怪刘表没及时跟袁绍联手,骂刘表是守户之犬,家门口失火了,谁都先顾自己是吧。
转而又迅速大败东边刘备,解除东边威胁,泰山诸豪一时没搞定,亮在那,威胁也不大。
然后迅速北上跟袁绍继续对峙。
这就是曹操大致应对方式……
然后再对官渡之战各方参战兵马做个梳理:
双方兵力肯定不像百度上面说的袁绍十一万对曹操两万兵马,那双方到底是多少人马参与了这场大战呢?
先说袁绍一方吧,
袁绍战前集合了十万步兵,一万骑兵,总兵力达到十一万。
但实际投入兵力更多,包括粮草运输、道路修建、建造攻城器械工匠等后勤大约五万余人,
所以袁绍渡河作战的部队大约十六万左右。
曹操一方没有明确记载,只能推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:
其一:原有青州兵三万人,除去在与吕布濮阳之战和征张绣之战中损失一万,也还有二万。青州兵只接受曹操的管理和指挥,此刻应该在官渡。
其二:曹军主要将领几乎都率领各部驻防官渡及周边,有张辽、夏侯渊、于禁、乐进、徐晃、史涣、曹仁、曹洪、任峻、许褚等,以平均每将带二千人计算,也有二万人。
这样计算的依据是有记载于禁、乐进带五千步骑参战,每人超过二千人。任峻运粮时分两重部队押送一万辆车,二千人远远不够。曹仁率骑兵赶赴汝南打刘备,也不会少于二千人。
这是官渡主战场上的兵力,其分布大致是:
第一线近万人,这个史书有记载“兵不满万,伤者十之二三”; 二线预备部队、机动部队和警备部队近二万人; 后勤粮食护卫队近万人。
各将领的职责分工是:许褚带领中军保卫曹操;张辽、夏侯渊、曹洪、于禁、乐进与青州兵负责阵地战,抵抗袁军的正面进攻;曹仁、徐晃、史涣作为机动部队,随时增援薄弱部队,穿插、运动出击,攻击袁军粮队和消灭周边呼应袁军的势力;任峻负责粮食运输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cecezh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