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表病了……
这是刘琦在与士绍书信之中提及。
当下已近二月,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还能发病,想也知道是因江夏战事,以及黄祖之死。
信中还提及另一件士绍更为在意之事,刘琦南郡太守之位可能反复。
因为黄祖战死,江夏急需刘表信重之人坐镇,以抵御江东兵锋,于是蔡夫人便极力推荐刘琦前去。
刘表也觉有理,便问刘琦意见,刘琦便写信给士绍,问他看法。
士绍有什么看法,当然还是继续担任南郡太守更好,先不说两郡户口钱粮差距之大,便是与益州联系,获取杨氏资助也要更为方便。
且江陵城高池深,便是为后来抵抗曹操,把握也要更大。
当然,士绍是不可能将这些内因说出,他只得从其他方面分析担任江夏太守与南郡太守优劣:
其一,南郡富庶之地,人口、田亩广众,非江夏可比……
其二:当下自己和林檎已尽数掌握江陵城中兵马,刘琦一上任便能立刻完全掌控南郡;若去江夏,需得花费大量时间整编兵马,控制军队。
且江夏黄氏元气大伤,也没有如南郡郑氏、陈氏这等大豪族支持,掌控江夏将更加艰难; 其三:江夏在与江东孙氏对抗前线,今江夏重创,对抗孙氏将更为艰难,刘琦手下又无黄祖这般能征善战之将,
且江汉三城,已毁其二,前去江夏,将更为危险。
士绍不但将出任江夏之弊书于信中,还为刘琦谋划了推脱之辞:
其一,说自己不善征战,也无能战之将,出任江夏恐对江东战事不利……当然,若父亲要让自己出任江夏,自己也会受命前去; 刘琦不善征战乃是实情,刘表当会将此因素慎重考虑;至于后面说父亲让去,自己便去自然是为了显示刘琦忠诚与孝顺。
其二:推荐蔡瑁出任江夏太守,其本就以智谋自称,又多次统兵征战,南郡水师都督又是其外侄,
届时若孙氏再攻江夏,有蔡瑁坐镇,也会比刘琦抵抗更久; 南郡支援江夏,张允也会全力以赴……
这自然是跟之前书信林檎接手南郡水师时,与张允冲突呼应,再次加深刘表对蔡氏忌惮,同时点出蔡瑁出任江夏太守和刘琦出任江夏太守利弊:
刘琦出任江夏太守,一不善军事,可能导致江夏形势崩坏;二张允掌控水师,可能导致其救援不及。
而蔡瑁出任江夏太守,就完全相反。
其三:最好与刘豫州联系,共同发力,刘豫州自然知道如何相助……
同时士绍将江陵城郡兵掌握情况,细细写于另一封书信,并让他上交刘表,以表明刘琦当下已掌控江陵,从而进一步减少刘表派遣刘琦出任江夏太守可能。
至于上面分析,看后既焚,就不要交给刘表了。
不到两日,士绍书信便送到刘琦手中,刘琦阅毕,才发现出任江夏与南郡区别是如此之大。
他还以为自己无担任哪郡太守,自己都是在掌握荆州实权,为之后接手州牧准备,
最多就是江夏穷点,南郡肥点,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cecezh.com